肝毒性评价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天一颗阿司匹林能预防血栓”吧?前段时间更是有研究指出,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片可有效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并对癌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摄入过量,不仅会引起胃肠道疾病,还会引起心血管毒性和肝脏毒性。
此外,还有富马喹硫平(QF),作为一种治疗效果好又无报道肝毒性的安定剂,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疾病的治疗。借助斑马鱼快速筛选有毒药物的优势,我们获得了关于富马喹硫平具有潜在肝毒性的第一手资料,希望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警示。
在斑马鱼幼鱼中定量评价6种已知的哺乳动物肝毒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APAP],阿司匹林,四环素,丙戊酸钠,环磷酰胺和红霉素)和2种非肝毒性化合物(蔗糖和生物素)后发现与哺乳动物结果相比,斑马鱼肝毒性药物和非肝毒性化合物的总体预测成功率为100%(8/8),表明哺乳动物中的肝毒性药物在斑马鱼中也引起类似的肝毒性。
药物性肝毒性( DILI) 是由于药物或/和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而引起的。最近的研究表明,斑马鱼对外源性化学物质的解毒和防御机制与哺乳动物相似,包括酶的诱导和氧化应激反应。
而且重要的是,斑马鱼肝脏不是造血器官,一旦肝脏受损也不会贫血致死,就算整个心血管循环缺失也能通过对氧的被动运输继续正常发育一段时间。斑马鱼胚胎和幼鱼透明,可同时观察分析多个器官,采用斑马鱼进行药物肝毒性评价不仅可减少受试药物的用量,同时可在短期内进行化合物的药理机制研究,明显缩短研究周期,降低研究成本。
另外,卵黄作为斑马鱼早期生长发育的唯一营养物质来源,当肝脏受到损伤时,卵黄的吸收代谢也会延迟,故肝脏的大小和卵黄的吸收可以作为斑马鱼肝毒性模型的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此模型优势建立了整体斑马鱼肝毒性模型,通过基于图像检测的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肝毒性评价,预测性好、可比度高。
评价指标包括:(1)肝脏形态、大小的改变,(2)肝变性程度定量,(3)卵黄吸收延迟。